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接到命令,陈薇和她的团队闻令而动,紧急奔赴武汉执行科研攻关和防控指导任务。在基础研究、疫苗、防护药物研发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果。
日前,陈薇院士获得“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让我们跟随记者了解新冠疫苗研制背后的故事。
回顾疫苗研制历程
Ⅲ期国际临床试验正有序推进
1月26日 陈薇受命率军事医学专家组紧急赶赴武汉,开展新冠病毒疫苗研发攻关工作。
抵达武汉后,陈薇带领专家组仅用一天就完成帐篷式移动检测实验室和检测平台搭建工作,迅速形成日检1000人份的核酸检测能力。
3月16日 陈薇带领科研团队研制的新冠病毒疫苗,成为国内第一个获批正式进入临床试验的疫苗。
4月10日 完成疫苗I期临床试验接种的108位志愿者,全部结束集中医学观察,健康状况良好。
4月12日 该疫苗在武汉开展了II期随机双盲的临床试验,成为当时全球唯一进入II期临床试验的新冠病毒疫苗。这次临床试验共有508名志愿者参与,令人关注的是,这次试验取消了年龄限制,最年长志愿者84岁。后期“揭盲”发现,这位高龄志愿者成功产生了抗体。
5月22日 陈薇团队在《柳叶刀》发表I期临床结果。试验结果表明该疫苗安全、耐受性好,无严重不良反应,受试者全部有显著的细胞免疫反应。这是世界首个新冠疫苗的人体临床数据。
7月20日 陈薇团队在《柳叶刀》发表Ⅱ期临床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单次接种该型重组新冠疫苗(腺病毒载体)28天后,99.5%的受试者产生了特异性抗体,89.0%的受试者产生了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为人体对抗新冠病毒感染提供“双重保护反应”。
目前 该疫苗Ⅲ期国际临床试验正在有序推进。
以军人的使命刻苦攻关
从陈薇和她的团队深入疫区开展科研攻关时起,他们的每一项科研进展都备受关注。此前,陈薇院士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讲述了她对于新冠肺炎疫苗产品安全性、有效性问题的思考,及新冠疫苗研制的心路历程。
“作为一般药物来说,有效、安全、质量可控、可大规模生产,是4个要素的排序;可对疫苗来说,是安全、有效、质量可控、可大规模生产,虽然四要素一样,但顺序不同。疫苗在人体临床试验前,必须做大量研究,验证临床上安全风险的最低化。”
临床试验中,陈薇团队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先从最少剂量、最小数量志愿者着手试验,观察疫苗的安全性。
陈薇说,此次疫苗的研发和试验,与以往她本人参与过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新型疫苗研制任务有很大不同。疫苗能顺利进入临床试验,实际上背后可能是三十倍的工作量。
“我们的团队研发能走到今天,过程中首要的是团队的定力,还有我们对自己技术的信心,还有对国内外法规的了解。我们把几十年积累的十八般武艺,应该说能想到的、能做到的,都用上了!”
为尽快破解病毒密码,研制出疫苗,陈薇院士带领的科研团队与后方科研基地联合作战,以军人的使命刻苦攻关,经过成百上千次试验,团队不断取得突破。
“我们团队就是几十年如一日,以‘养兵千日、千日用兵’的坚定信念,冷静地按照科学规律在走。这背后,还有组织的支持、家人的理解给我们动力。接到命令,背起背囊就走,和家人很久不联系已是习以为常。他们只要知道,我们安好,我们在做有价值的事情就行!”